七月的湿地,虫鸣应和着草叶轻响,一场关于昆虫秘境的科普探索在无锡市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悄然启幕。近日,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以“走进新吴观测站・探秘湿地昆虫的奇妙世界”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南大环规院的昆虫野外观察员带领青少年沉浸式解锁湿地昆虫密码,见证科技与自然碰撞的奇妙火花。
踏入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科技与生态的融合瞬间抓住目光。
讲解员带领大家穿梭在生物多样性智能设备间,鸟类AI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直播”湿地鸟类动态,屏幕里候鸟振翅、水鸟游弋,仿佛把整片湿地搬进观测站;陈列的生物标本区,昆虫翅脉如天然脉络图、刺猬皮毛纹理纤毫毕现,静静诉说湿地生物的多样故事;各类生态监测设备有序排列,从长焦镜头到采水器,工作人员拆解“科技守护湿地”逻辑,让大家了解科技如何为湿地保护“保驾护航”。
展开剩余76%走出观测站,专业昆虫野外观察员早已备好“自然课堂”,沿湿地小径开启“昆虫探秘世界”。
阳光穿透草叶,湿地里的“小精灵”们纷纷亮相:锥腹蜻停在枯黄草茎上,蓝白相间的腹部细长如锥,复眼透着清透的蓝,薄翅在微风里轻颤,灵动又俏皮;远处草甸中,黑丽翅蜻一闪而过,黑亮的翅膀泛着神秘光泽,像会飞的“黑宝石”,转瞬又隐入绿意;浅紫色花丛间,红蜻格外惹眼,通体艳红的它停歇在花穗上,翅膀展开时,似一朵流动的“小红花”;水洼表面,圆臀水黾轻盈滑行,细长的腿巧妙借力水面张力,划过之处,涟漪圈圈散开。
昆虫野外观察员跟着大家的目光,讲解这些昆虫的“小秘密”:锥腹蜻爱待在水草边,是湿地里的“水质小卫士”;黑丽翅蜻偏爱开阔草甸,飞行时像灵动的“黑色闪电”;红蜻守着花丛,姿态“亭亭玉立”;圆臀水黾依赖清澈水面,还是“水面天气预报员”。这些小昆虫看似不起眼,实则是湿地生态网的关键纽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锥腹蜻
黑丽翅蜻
红蜻
圆臀水黾
“原来小昆虫藏着这么多秘密!”返程路上,青少年惊叹声不断。这场活动不只是“看虫之旅”,更是生态保护认知的“启蒙课”。孩子们亲眼看见小昆虫是湿地生态链的“底层架构师”,它们维系水质、促进传粉、供养鸟类……理解“保护昆虫=守护湿地生态”的逻辑。
本次“政府开放月”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以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为出发点,结合大溪港湿地公园优渥的昆虫禀赋,让公众近距离体验湿地生物多样性之美,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未来,新吴生态环境局将以“政府开放月”为平台,持续推出“生态探秘系列活动”,邀请更多公众走进自然、读懂自然,共同为湿地生态平衡筑牢守护网。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于:北京市富利证券-配资排名第一-股票配资合作-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